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电话:400-123-4567

公司新闻

马鞍山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矛盾化解主渠道作用kaiyun全站

  kaiyun全站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容易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4月,马鞍山市率先在全省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强化预防在前、调解优先、依法调解、实质调解的理念kaiyun全站,创新探索树导向、专业解、促防范的“导、解、防”工作法,成功化解医疗纠纷1157起,占全市医疗纠纷化解总量的72.13%,调解成功率达92.78%,充分发挥了医疗纠纷化解主渠道作用。2023年11月,该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疗纠纷“导、解、防”工作法)成功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马鞍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建体系、明规范、强队伍,选聘10名专职调解员和113名医学、法学专家组成专业团队,设立法律、医学2个专家咨询委员会和4个专业调解组,每组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调解员,为医疗纠纷化解提供强有力专业支撑。同时出台系列制度规范,明确索赔金额超过1万元的医疗纠纷,必须申请医调委调解,凸显其化解医疗纠纷主渠道的定位。

  做好群众引接,通过咨询答疑、一线宣讲、媒体引荐等方式kaiyun全站,及时主动对接群众,聚焦医患双方在病情认知程度、医学知识局限性kaiyun全站、医疗服务规范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针对性地释法明理,增强医患双方对医调委的认同感。2021年以来群众主动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占比保持在80%以上,有效树立了“医疗纠纷化解找医调委”的社会导向。

  马鞍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依法依规按政策调处,做到受理、调查、评估、定责、协议等环节公开透明。实行随机分案,将纠纷分为简易纠纷(门诊引发)、一般纠纷(住院引发)和重大纠纷(死亡引发),受理后按类随机分发至4个调解组办理。统一案卷文书,实行工作职责、工作纪律kaiyun全站、调解流程、政策标准以及调解人员公示“五上墙”,主动接受监督。创新一查二问三研判的工作方法,即:全面查阅病历档案相关资料,分别询问医患双方意见,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分析研判,还原事实真相、找准矛盾焦点和化解突破口。

  对索赔金额1-10万元的纠纷,按照回避和随机相结合的原则,从专家咨询委员会中抽取专家进行医学评估;对病情复杂以及预估赔付金额超过10万元的,则必须通过医疗损害鉴定、病理鉴定,明确医患双方过错及责任程度。对试图以闹取胜、暴力维权的,坚持原则立场、绝不让步,必要时导入诉讼程序解决,基本扭转了“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的不良倾向,有效维护了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在成功调解的1157件纠纷中,“零赔偿”214件,确认医疗机构有过错的全部履行到位、无一反复。全市“赖床”“医闹”事件由2010年前的年均约40起,下降至近五年“零发生”。

  对于可能引发极端案件的重大医疗纠纷,马鞍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采取“一线工作法”,第一时间选派调解员深入现场开展工作,及时稳定患方情绪、缓解对立局面,引导进入调解渠道。注重以案促防,每处理一起纠纷kaiyun全站,均及时向医疗机构反馈意见,发出风险提示单10余份,提出防范建议50余条。编写纠纷处置案例汇编,组织上门送教、入院巡讲,提升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水平。助力监管设防,每年发布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年度分析报告,配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定期召开医疗纠纷分析会,提出管理建议并协助依法处置医护人员医疗行为不规范问题21件次,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健全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体现,是深入推进构建“一站式”安徽特色解纷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人民调解为人民,助推治理现代化”专项活动的重要举措。马鞍山市医调委的成功经验做法有助于全省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积极借鉴,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实质化解,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就医秩序,为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应有贡献。